穴位艾灸祛湿法
1.中脘穴
中脘穴位置在腹部的正中线,肚脐上面大概四寸左右的位置。在这个位置进行艾灸,还能够有效的舒缓胃部各类病症,例如腹泻、拉肚子以及胃溃疡等等。
2.关元穴
关元穴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概三寸的位置,对关元位进行艾灸,能够有效的调养气血,对关元固精也有很不错的效果。
3.足三里
足三里是“足阳明胃经”的主要穴位之一,也是补阳养生要穴。位置在外膝盖下面三寸,就是在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。功能是燥化脾湿,生发胃气。
4.丰隆穴
丰隆穴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,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概八寸的位置。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祛湿穴位,能够健脾化湿。
5.解溪穴
解溪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,艾灸这个部位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,最好能够每日进行艾灸。
中医祛湿偏方
1.中药香囊
【材料】藿香15克、艾叶15克、陈皮10克、紫苏叶15克。
【功效】健脾化湿,疏风散寒。
【制法】将上述材料碾碎成小颗粒,装入香囊用别针固定于衣襟,睡觉时放枕边或置于车内可防感冒,但孕妇及过敏体质者禁用。
2.中药沐浴
【材料】艾叶20克、绵茵陈20克。
【功效】温经通络,清热除湿。
【制法】将上述药物煎煮约40分钟,取汁待药水变温;正常洗完澡后,用药汁反复擦洗身体,再用毛巾擦干即可,不需用温水冲洗身上残留的药汁。此为3岁以上小朋友用量。
3.中医药膳
白术陈皮猪肚汤
【材料】陈皮10克,白术30克,鲜猪肚半个至1个,砂仁6克,生姜5片。
【功效】故此汤能健脾开胃,促进食欲,对于腹胀、纳食不香、消化不良者尤宜。
【制法】先将猪肚洗净飞水,将全部用料放入汤煲内,加水约2500ml,煲滚后改用文火煲约1个半小时,取出猪肚切件,放回锅内,再煲30分钟,调味即可。
(长按复制) 免费领取疣病治疗手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