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竹兰,中药名。为兰科植物小花火烧兰的根。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西南。具有清肺止咳,活血,解毒之功效。用于肺热咳嗽,咽喉肿痛,牙痛,目赤肿痛,胸胁满闷,腹泻,腰痛,跌打损伤,毒蛇咬伤。
地生草本,高20-70厘米;根状茎粗短。茎上部被短柔毛,下部无毛,具2-3枚鳞片状鞘。叶4-7枚,互生;叶片卵圆形、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,罕有披针形,长3-13厘米,宽1-6厘米,先端通常渐尖至长渐尖;花瓣椭圆形,长6-8毫米,宽3-4毫米,先端急尖或钝;唇瓣长6-8毫米,中部明显缢缩;蕊柱长约2-5毫米(不包括花药)。蒴果倒卵状椭圆状,长约1厘米,具极疏的短柔毛。花期7月,果期9月。
相关配伍
1、治肺热咳嗽:小花火烧兰20g,水煎服。
2、治咽喉肿痛:小花火烧兰、果上叶各20g,水煎服。
3、治胸肋满闷:小花火烧兰、蜘蛛香各10g,水煎服。
4、治蛇咬伤:小花火烧兰适量,捣烂敷伤口四周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性味
味苦,性寒。
归经
归肺经。
主治
用于肺热咳嗽,咽喉肿痛,牙痛,目赤肿痛,胸胁满闷,腹泻,腰痛,跌打损伤,毒蛇咬伤。
(长按复制) 免费领取疣病治疗手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