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络汇编
-
经络统序
经络者,人之元气,伏于气血之中,周身流行,昼夜无间,所谓脉也。其脉之直行大隧者为经,其脉之分派交经者为络,其脉络之支别者,如树之有枝,又以其自直行之脉络,而旁行之者也。人肖天地以有…
-
原始
万物生于造化之中,必赖元气累积,渐次而成形。儿在母腹之中,亦赖气血滋长,渐次而成体。人物之生,皆有所本云,何也?太极乃一气耳,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五行,五行备而万物生矣。…
-
脏腑联系分合详说
人生而百骸俱备,九窍(耳目口鼻阳七窍,前后阴二窍)皆灵,惟口之一窍,乃饮食之所从入,气息呼吸之道路,门户之首称也。如口之上下口唇,名为飞门,言其动运开张,如物之飞摇也。上下牙齿,名…
-
手太阴肺经(左右共二十二穴)
手太阴肺经图(图缺) 【肺脏之图】 肺脏之图(图缺) 《危言》曰∶肺者 也, 然居乎上,为五脏之华盖。《医旨绪余》曰,肺者勃也,言其气勃郁也。《难经》曰∶肺重三斤三两。 手太阴经肺…
-
手阳明大肠经(左右共四十穴)
手阳明大肠经图(图缺) 【大肠腑之图】 大肠腑之图(图缺) 回肠者,以其回叠也;广肠即回肠之更大者,直肠,又广肠之末节也,下连肛门,是为谷道、后阴,一名魄门,总皆大肠也。广肠长二尺…
-
足阳明胃经(左右共九十穴)
足阳明胃经图(图缺) 【胃腑之图】 胃腑之图(图缺) 胃之上口,名曰贲门,饮食之精气,从此上输于脾、肺,宣播于诸脉。 《卮言》曰∶胃者汇也,号为都市,五味汇聚,何所不容,万物归土之…
-
足太阴脾经(左右共四十二穴)
足太阴脾经图(图缺) 【脾脏之图】 脾脏之图(图缺) 遗篇《刺法论》曰∶脾为谏议之官,知周出焉。滑氏曰∶掩乎太仓。华元化曰∶脾主消磨五谷,养于四旁。中梓曰∶脾胃属土,俱从田字,胃居…
-
入式诀
诸脏腑已各有图穴注于册论中矣。根据此图穴,另再各画一张,统共置于面前,或脏或腑,将每经图论,一一随穴挨着。有上行者,有下行者,有从身后正行,身前正行,与偏行者,其墨线是脉行之路,墨…
-
督脉(共二十八穴)
督脉图(图缺) 【督脉论】 督者,都也,行背部之中行,为阳脉之都纲,乃奇经八脉之一也。 其见证也,脊强而腰厥。 其脉起于下极之所,循长强并脊里而上行,历腰俞、阳关、命门、悬枢、脊中…
-
手少阴心经(左右共十八穴)
手少阴心经图(图缺) 【心脏之图】 心脏之图(图缺) 心象尖圆,形如莲蕊,其中有窍,多寡不同,以导引天真之气。下无透窍,上通乎舌,共有四系,以通四脏。心外有赤黄裹脂,是为心包络,心…
-
冲脉论
(冲者要也,言其为阴脉之海,通受诸经之气血也。) 冲脉者,与任脉皆起于胸中,上循脊里,为经络之海;其浮于外者,循腹,上会于咽喉,终唇口;其支者,起于足阳明之气冲,并足少阴之经,挟脐…
-
手经起止图
手经起止图(图缺) 少泽穴 手太阳小指之穴,在手指之端外侧,小肠脉起于此穴,止于听宫。 少冲穴 手少阴心经之穴,在手小指内廉去爪甲如韭叶,心脉起于极泉,止于此穴。 关冲穴 手少阳三…
-
手太阳小肠经(左右共三十八穴)
手太阳小肠经图(图缺) 【小肠腑之图】 小肠腑之图(图缺) 小肠重二斤十四两,长三丈二尺,广二寸半,径八分分之少半,左回叠积十六曲,容谷二斗四升,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。 手太阳经小肠…
-
带脉论
(言其总束诸脉如带也) 带脉起于季胁,环身一周如带,与足少阳会于维道。其见证也,腰腹从容,如囊水之状,若妇女则赤白带证,盖由湿热于此渗流而下,故名带下。 上一页:冲脉论 下一页:阳…
-
足经起止图
足经起止图(图缺) 涌泉穴 足少阴肾经之穴,在足心,肾脉起于此穴,止于俞府。 至阴穴 足太阳膀胱之穴,在足小指外侧之端,膀胱脉起于睛明,止于此穴。 窍阴穴 足少阳胆经之穴,在足小指…
-
足太阳膀胱经(左右共一百二十六穴)
足太阳膀胱经图(图缺) 【膀胱腑之图】 膀胱腑之图(图缺) 膀胱重九两二铢,纵广九寸,盛尿九升九合,广二寸半。 《甲乙经》曰∶膀者,横也;胱者,广也,言其体横广而短也。 足太阳经膀…
-
阳跷脉论
跷者,言其为健足行步之关要也。 阳跷起于跟中,循外踝,上行入风池,其脉长八尺。生于足太阳之申脉,与足少阴会于居 ,与手阳明会于肩 、巨骨,与手足太阳、会于阳维会,与小肠经之 俞,与…
-
十二经脏腑图
十二经脏腑图(图缺) 【十二经歌】 太阳小肠足膀胱,阳明大肠足胃当,少阳三焦足胆配,太阴手肺足脾乡,少阴心经足为肾,厥阴包络足肝方。 【十二经脏腑表里图】 十二经脏腑表里图(图缺)…
-
足少阴肾经(左右共五十四穴)
足少阴肾经图(图缺) 【肾脏之图】 肾脏之图(图缺) 父母媾精,未有形象,先结河车,中间透起一茎,如莲蕊初生,乃脐带也。蕊中一点,实生身立命之原,即命门也。自此天一生水,先结两肾。…
-
阴跷脉论
阴跷脉亦起于跟中,循内踝上行,至咽喉,交贯冲脉,亦长八尺。生于足少阴然谷之后,上内踝,循阴股入阴,至胸里,入缺盆,出胃经人迎之前,入鼻,属目内 ,合于太阳。女子以为之经,男子以为之…
-
经有十二、络有十五
心、肝。脾、肺、肾为五脏,并心包络为六脏;大小肠胆、胃、膀胱,并三焦为六腑,合之而为十二经。十二经各有其络,共阳跷、阴跷、脾之大络为十五络。十五络之外,犹有支络。盖经者径也,经脉之…
-
手厥阴心包络经(左右共一十八穴)
手厥阴心包络经图(图缺) 【心胞络经之图】 心胞络经之图(图缺) 心包一藏,《难经》言其无形。滑伯仁曰∶心包,一名手心主∶以藏象校之,在心下横膜之上,竖膜之下。其与横膜相粘,而黄脂…
-
十二经所属歌
手经太阳属小肠,膀胱经属足太阳,肝足厥阴手包络,胃足阳明手大肠,胆属少阳足经寻,三焦手内少阳临,肾足少阴手是心,脾足太阴手肺金。 上一页:经有十二、络有十五 下一页:十二经纳甲歌 …
-
阳维脉论
阳维者维于阳,为诸阳之会,与阴维皆络于身。若阳不能维于阳,则溶溶不能自收持。其脉起于足太阳之金门,与手、足太阳及阳跷会于小肠之 俞,与手之太阳会三焦之天 (在缺盆之上)、胆之肩井,…
-
手少阳三焦经(左右共四十六穴)
手少阳三焦经图(图缺) 【三焦经之图】 三焦经之图(图缺) 《中藏经》曰∶三焦者,人之三元之气也,总领五脏六腑、营卫、经络、内外、左右、上下之气。三焦通,则内外、左右、上下皆通,其…
-
十二经纳甲歌
(此歌,诸腑配阳,诸脏配阴) 甲胆乙肝丙小肠,丁心戊胃己脾乡,庚属大肠辛属肺,壬属膀胱癸肾藏,三焦阳腑须归丙,包络从阴丁火旁。 旧云∶三焦亦向壬中寄,包络同归入癸方,虽三焦为决渎,…
-
阴维脉论
阴维者维于阴,为诸阴之会,与阳维皆络于身,若阴不能维于阴,则怅然失志。其经起于足少阳之筑宾,与足太阴会子脾之腹哀、大横,与太阴、厥阴会于脾之府舍、肝之期门,与任脉会于任之天突、廉泉…
-
足少阳胆经(左右共八十六穴)
足少阳胆经图(图缺) 【胆腑之图】 胆腑之图(图缺) 胆在肝之短叶间,重三两三铢,藏精汁三合,状如瓶。 中梓曰∶胆者担也,中正之官,决断出焉,言有担当也。 足少阳经胆 胆者,中正之…
-
奇经八脉总论
经云,脉有奇常者何?盖人之气血,常行于十二经常脉之中。若常脉满溢,则流入奇经。其八脉者,任脉任于前,督脉督于后,带脉束于中,冲脉为诸脉之海,阳维则维络诸阳,阴维则维络诸阴,阳跷本诸…
-
十二经气血多少歌
多气多血惟阳明,少气太阳同厥阴,二少太阴常少血,六经气血须分明。 上一页:十二经纳甲歌 下一页:十二经注释 以上就是十二经气血多少歌的全部内容,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之用,切勿模仿及使用…
-
足厥阴肝经(左右共二十八穴)
足厥阴肝经图(图缺) 【肝脏之图】 肝脏之图(图缺) 肝重四斤四两,左二叶,右四叶,附脊第九椎。 《卮言》曰∶肝者干也,属木,象木枝干也。 足厥阴经肝 肝者,将军之官,谋虑出焉。主…
-
内景图
内景图(图缺) 旧图有精道,循脊背,过肛门者,甚属非理,而且无子宫命门之象,皆大失也,今改正之。 心系七节。七节之旁,中有小心,以肾系十四椎下,由下而上,亦七节也。 上一页:奇经八…
-
十二经注释
少阳,阳之始,一阳初出地外,即嫩阳也,故谓之少阳。太阳,阳之盛,阳气升至极之分也,故谓之太阳。阳明,居太阳、少阳之中,两阳合明,曰阳明,阴阳等也。少阴,阴之始;太阴,阴之盛,厥阴者…
-
任脉(二十四穴)
任脉图(图缺) 【任脉论】 任者,总也,乃肾之配,与督本一源而分为二歧也,督乃由会阳而行背,任则由会阴而行腹。人身任、督犹天地南北也,可以分、可以合,分之见阴阳之不杂,合之见浑沦之…
-
内景赋
尝计夫人生根本兮,由乎元气;表里阴阳兮,升降沉浮;出入营运兮,周而复始;神机气立兮,生化无休。经络兮行乎肌表,脏腑兮通于咽喉。喉在前,其形坚健;咽在后,其质和柔。喉通呼吸之气,气行…
-
荣卫清浊升降论
清气为荣。清者,休之上也,阳也,火也,离中之阴降,午后一阴生,即心之生血,故曰清气为荣。浊气为卫。 浊者,体之下也,阴也,水也,坎中之阳升,子后一阳生,即肾阳举而使之,故曰浊气为卫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