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C
-
赤腹松鼠
拼音Chì Fù Sōnɡ Shǔ 英文名Sciurus;Squirrel 别名红腹松鼠、松鼠 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 来源药材基源:为松鼠科动物赤腹松鼠去内脏的全体。 拉…
-
丛枝蓼
《中药大辞典》:丛枝蓼 拼音Cónɡ Zhī Liǎo 别名水红辣蓼、辣蓼(《全展选编·传染病》)。 出处《全展选编·内科》 来源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…
-
丛毛榕
拼音Cónɡ Máo Rónɡ 别名铁牛入石、竹叶牛奶仔、母猪精、细叶牛奶树、石榕、奶汁草 来源桑科丛毛榕Ficus comata Hand.-Maz…
-
串珠耳叶苔
拼音Chuàn Zhū ěr Yè Tái 别名列胞耳叶苔、地蓬草、树青苔 来源药材基源:为耳叶苔科植物串珠耳叶苔的植物体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rullania tamaris…
-
刺三甲
拼音Cì Sān Jiǎ 别名五加皮(《滇南本莩》),白竻根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白茨根、山五甲(《草木便方》),苦竻蔃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刺三加、苦刺头(《贵州民间药物…
-
串铃草
拼音Chuàn Línɡ Cǎo 别名毛尖茶、野洋芋 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串铃草的根或全草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lomis mongolica Turcz. 采收和储藏…
-
刺五加
《中国药典》:刺五加 英文名RADIX ET CAULIS ACANTHOPANACIS SENTICOSI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…
-
催乳藤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催乳藤 别名奶汁藤 来源萝藦科催乳藤Heterostemma oblongifolium Cost.,以全株入药。 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。 功能主治催乳。主治乳汁…
-
刺南蛇藤
拼音Cì Nán Shé Ténɡ 别名爬山虎(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出处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、果实或茎…
-
催吐白薇
来源萝藦科催吐白薇Cynanchum vinceto xicum (L.) Pers.,以根、种子入药。 生境分部台湾、四川、云南。 功能主治根的制剂有催吐作用。种子抽提物对心脏有…
-
刺参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刺参 拼音Cì Shēn 别名刺仙茅、川参 来源川续断科刺参属植物大花刺参Morina bulleyana Forr.,以根入药。秋冬采集,切片晒干或…
-
出山虎
拼音Chū Shān Hǔ 别名边耳草 来源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爱地草的全草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eophila herbacea (L.) 0.Kuntze[G.renif…
-
刺叶苏铁
拼音Cì Yè Sū Tiě 来源药材基源:为苏铁科植物华南苏铁的根或种子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cas rumphii Miq. 原形态树干圆柱形,高4-8m,稀达15m。上…
-
刺人参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刺人参 拼音Cì Rén Shēn 别名刺参、东北刺人参 来源五加科刺人参属植物刺人参Echinopanax elatus Nakai,以根…
-
刺李
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李 拼音Cì Lǐ 别名茶茹(藏名) 出处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大刺茶蔗的果实。8~9月采将成熟果实,用白糖制成果脯备用。 原形态落…
-
刺山茶根皮
拼音Cì Shān Chá Gēn Pí 来源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刺茶Maytenus variabilis(Loes.)C.Y.Cheng的根皮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yt…
-
刺梨花
拼音Cì Lí Huā 出处《草木便方》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花。 性味甘,平。 功能主治止泄痢。 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3钱。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-
刺果甘草
拼音Cì Guǒ Gān Cǎo 别名胡苍耳、马狼秆、马狼柴、狗甘草 来源豆科甘草属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.,以根及果实…
-
刺楸
拼音Cì Qiū 别名鸟不宿、钉木树、丁桐皮 来源五加科刺楸属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(Thunb.) Koidz.,以根、根皮或树皮入药。全…
-
刺梨
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梨 拼音Cì Lí 别名茨梨(《分类草药性》),文先果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团糖二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 出处《纲目拾遗》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…
-
刺榆
拼音Cì Yú 别名枢(《诗经》),荎(《尔雅,),柘榆、梗榆(《广雅》),钉枝榆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刺梅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 出处《本草拾遗》 来源…
-
刺梨子
拼音Cì Lí Zǐ 别名文光果、刺槟榔果、木梨子、缫丝花 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.,以根及果入药。夏季采果,秋季挖…
-
侧柏叶
《中国药典》:侧柏叶 拼音Cè Bǎi Yè 英文名CACUMEN PLATYCLADI 别名扁柏、香柏、柏树、柏子树 来源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…
-
丛毛榕根
《中药大辞典》:丛毛榕根 拼音Cónɡ Máo Rónɡ Gēn 别名铁牛入石、竹叶牛奶仔、小叶钻石风、奶汁草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 出处《浙江民间常用…
-
侧子
《中药大辞典》:侧子 拼音Cè Zǐ 别名即子(《本经》),荝子(《说文》),荝(《太平御览》)。 出处《雷公炮炙论》 来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子根之小者。 性味辛,热,有毒…
-
串铃
拼音Chuàn Línɡ 别名万年、小羊芋。 来源药材基源:为凤仙花科植物块节风仙花茎基部膨大的节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mpatiens pinfanens Hook.f. 采…
-
侧耳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侧耳 别名北风菌、蚝菌、杂蘑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(Jacq. ex Fr.) Quel.,以子实体入药。…
-
催产草
拼音Cuī Chǎn Cǎo 别名牛尾草、六角草、细穗石松、树灵芝 来源药材基源:为石杉科植物马尾杉的全草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legmariurus phlegmaria(…
-
刺叶楤木
拼音Cì Yè Sǒnɡ Mù 英文名bark of Spinyleaf Aralia 别名鸟不企、鸡云木、鹰不扒、雷公木 出处始载于《福建师范学院学报》。 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…
-
冲天伞
拼音Chōnɡ Tiān Sǎn 别名蜈蚣草、泥鳅草。 来源药材基源:为堇菜科植物南山堇菜的全草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ola chaerophylloides(Regel) …
-
催吐萝芙木
来源夹竹桃科催吐萝芙木Rauvolfia vomitoria Afzel. ex Spreng.,以根、茎皮入药。 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有栽培。 功能主治根:可提取利血平生物碱,治高…
-
刺果藤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刺果藤 图片 别名大胶藤、牛蹄麻、鸡冠麻 来源梧桐科刺果藤Buettneria aspera Colebr.,以根入药。 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 性味涩、微…
-
刺天茄
拼音Cì Tiān Qié 别名苦颠茄、苦天茄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 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 来源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果实。秋季采收,晒干。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…
-
冲天果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冲天果 别名闹鱼藤、冲天子、毒鱼藤 来源豆科冲天果Millettia ichthyoctona Drake,以根、叶、果入药。 生境分部云南。 性味苦、辛,凉。…
-
刺天茄叶
拼音Cì Tiān Qié Yè 出处《云南中草药》 来源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叶。夏、秋采集,晒干或鲜用。 性味微苦,凉。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,解毒止痉。…
-
刺果藤仲
别名藤杜仲[云南丽江] 来源卫矛科刺果藤仲Euonymus acanthocarpus Franch. var. scandens (Loes.) R. A. Blak.,以藤入药…
-
刺子莞
别名龙须草、绣球草 来源莎草科刺子莞Rhynchospora rubra (Lour.) Makino,以全草入药。 生境分部华东、西南、华南。 性味甘、咸,平。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…
-
刺柄莲座蕨
拼音Cì Bǐnɡ Lián Zuò Jué 英文名Wall Angiopteris 别名刺柄观音座莲 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 来源药材基源: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刺柄观音座莲的根茎…
-
刺山茶果
拼音Cì Shān Chá Guǒ 来源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刺茶的果实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ytenus variabilis(Loes.)C.Y.Cheng[Gymnos…
-
刺果卫矛
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果卫矛 拼音Cì Guǒ Wèi Máo 别名扣子花、岩风 出处《贵州草药》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长刺卫矛的根。全年可采。 原形态攀援状…
-
刺桐叶
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桐叶 拼音Cì Tónɡ Yè 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 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叶片。 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,蛔虫症。 用法用量研…
-
刺桐花
拼音Cì Tónɡ Huā 别名鹦哥花(《天中记》) 出处《本草图经》 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。 功能主治《本草图经》:"主金疮,止血。" …
-
刺果苏木
拼音Cì Guǒ Sū Mù 别名忙果钉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 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果苏木的叶。夏季采集,晒干。 原形态藤状…
-
刺梨叶
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梨叶 拼音Cì Lí Yè 出处《草木便方》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叶片。 功能主治①《草木便方》:"疗疥,痈,金疮。&q…
-
刺梨根
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梨根 拼音Cì Lí Gēn 别名茨藜子根(《天宝本草》),茨藜根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。 出处《草木便方》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根。7~8月…
-
刺柄南星
别名绿南星、天南星、白南星、南星七、螃蟹七、三甫莲、蛇芋头 来源天南星科刺柄南星Arisaema asperatum N. E. Brown,以块茎入药。 生境分部湖北。 功能主治…
-
刺楸树根
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楸树根 拼音Cì Qiū Shù Gēn 别名刺五加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根或根皮。夏末秋初采挖,洗…
-
刺楸树叶
拼音Cì Qiū Shù Yè 英文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(Thunb.)Kondz. 别名鸟不宿叶、刺楸叶 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刺祛的叶。 拉丁植物…
-
刺柏
拼音Cì Bǎi 别名山刺柏、刺柏树、短柏木 来源柏科刺柏Juniperus taiwaniana Hayata, epith mut.,以根入药。 生境分部陕西、甘肃、…
-
刺楸树皮
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楸树皮 拼音Cì Qiū Shù Pí 别名丁桐皮、钉皮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刺楸皮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 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 来源为五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