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
-
眼针进针法
眼针进针要稳、准、快。一手持针,另一手按住眼睑,把眼睑紧压在手指下面,右手拇食二指持针迅速准确刺入。在眶外的穴位均距离眼眶2毫米,眶上四穴在眉毛下际,眶下四穴与眼睑相接,如不把眼睑…
-
下针十四法
针刺基本手法,窦汉卿《针经指南》中归纳为下针十四法。即动、摇、进、退、搓、盘、弹、捻、循、扪、摄、按、爪、切等法。《金针赋》对此作了总结归纳,把它连贯起来说:“爪而切之,下针之法;…
-
内经针法
《内经》包括《灵枢》和《素问》两部书,各八十一篇。主要从阴阳、脏腑、经络、病机、诊法、治则、针灸、按摩、方药、疾病、摄生等各方面,对人体的生理活动、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方法作了较为…
-
眼针手法问题
针灸手法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种。眼针的手法不同,快速刺入以后,不用提插、捻转、开合任何手法。刺入以后病人感觉有麻酸胀痛或温热、清凉等感觉直达病所,是得气得现象。如未得气,可以把针…
-
调气与运气法
《金针赋》四将能调节控制针刺感应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布的针刺方法称为调气、运气法:“调气之法,下针至地之后,复人之分。欲气上行,将针右捻;欲气下行,将针左捻。……气不至者,以手循摄,以…
-
针刺补泻的原则
《灵枢·官能》:“用针之服,必有法则。”针灸临床必须根据病症的属虚属实而施行补法或泻法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盛则泻之,虚则补之,热则疾之,寒则留之,陷下则灸之。”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…
-
飞经走气四法
飞经走气包括青龙摆尾、白虎摇头、苍龟探穴、赤凤迎源四法。简称“龙虎龟凤”,均属“通经接气大段之法”。“若关节阻涩,气不过者”,可起“过关过节催运气”的作用。适用于经络气经接气的催气…
-
眼针起针问题
学习眼针应先学起针,后学扎针。起针时用右手二指捏住针柄活动几下,缓缓拔出,少停几秒钟再慢慢提出,急用干棉球压迫针孔片时,或交给病人自己按压一会儿。 上一页:眼针手法问题 下一页:眼…
-
施行补泻的依据
1、明辨经络 施行针灸首先要熟悉经络理论。《灵枢·本输》说:“凡刺之道,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,络脉之所别处,五输之所留,六腑之所与合……阔数之度,浅深之状,高下所至。”指出针刺补泻…
-
《官针》篇论刺法
《灵枢·官针》篇记载的各种刺法,主要是讨论如何使用九针来治疗不同病症。其中有以九针应九变的“九刺”。另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、大小等不同,提出了刺浅、刺深和发针多少以及运用不同的针刺角…
-
眼针适应症及配穴治疗
眼针的功能:止痛消肿,安神定志,理气和血,通经活络。 配穴 1、中风偏瘫:针上焦区。 2、急性扭伤:针下焦区。 3、落枕:针双上焦区。 4、降血压:针双肝区。 5、痛经:针双下焦区…
-
治病八法
《金针赋》描述了烧山火、透天闵、阳中隐阴、阴中隐阳、子午捣臼、进气与龙虎交战、留气、抽添等手法,称为治病八法。成为后世补泻手法中的主要内容。由于这此手法的操作步骤较多,所以对其中一…
-
眼针注意事项
1、留针问题:眼针不宜留针过久,至少5分钟,最长不可超过15分钟。 2、禁忌症:除病势垂危,抢救期间,精神错乱,气血虚脱已见绝脉者皆可用之。对震颤不止,躁动不安,眼睑肥厚(俗名肉眼…
-
针刺的得气与补泻
毫针由于针体细小,对机体的损伤轻微,故在临床上应用最广,其操作方法也最为细致。古代九针即以毫针为主体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欲以微针通其经脉,调其血气,营其逆顺出入之会。”《标幽…
-
难经针法
《难经》是一部阐述《内经》中有关脉学、经络、脏腑、疾病、腧穴、针法等问题的著作,相传为秦越人(扁鹊)所作。全书以质疑问难开工共分八十一难,其中第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主要讨论针法及其补…
-
四、人体结构概况:
构成人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cell,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细胞间质 intercellular substance。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不具有细胞形态和结构的物质,它包括纤…
-
第一节 运动系统
运动系统由骨、骨连接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。骨以不同形式(不动、微动或可动)的骨连接联结在一起,构成骨骼skeleton,形成了人体体形的基础,并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。肌肉是运动…
-
第二节 消化系统
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。消化管是一条自口腔延至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,包括口腔、咽、食管、胃、小肠(十二指肠、腔肠、回肠)和大肠(盲肠、…
-
第三节 呼吸系统
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,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(图2-28)。呼吸道包括鼻腔、咽、喉、气管和支气管,临床上将鼻腔、咽、喉叫上…
-
第五节 男性生殖系统
男性生殖系统male genital system包括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二个部分。内生殖器(图2-38 男性内生殖器全貌)由生殖腺(睾丸)、输精管道(附睾、输精管、射精管和尿道)和…
-
第六节 女性生殖系统
女性生殖系统female genital system包括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二个部分。内生殖器(图2-41)由生殖腺(卵巢)、输卵管道(输卵管、子宫、阴道)和附属腺(前庭大腺)组成…
-
第七节 循环系统
循环系统(Circulatory system)是封闭的管道系统,它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两部分。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管道,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、组织相连,…
-
第八节 神经系统
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。内、外环境的各种信息,由感受器接受后,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,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…
-
一、人体解剖学的定义、分野和任务
人体解剖学(Human Anatomy)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,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。在医学领域,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,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…
-
附:内分泌器官简介
人体的腺体可分为有管腺和无管腺两大类。有管腺又叫外分泌腺,其分泌物需经导管排出,如消化腺、汗腺;无管腺又叫内分泌腺,它由腺细胞为主体组成,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,没有腺导管,其分…
-
二、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
解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,在我国战国时代(公元前500年)的第一部医学著作《内经》中,就已明确提出了“解剖”的认识方法,以及一直沿用至今的脏器的名称。在西欧古希腊时代(公元前50…
-
三、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
为了正确描述人体结构的形态、位置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,必须制定公认的统一标准,即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,初学者必须准确掌握这项基本知识,以利于学习、交流而避免误解。 1.解剖学姿势 …
-
第三章 骨及骨连接
前已介绍运动系统的概况,本章将介绍全身各骨的名称和具体形态,以及各骨连接的名称、构造、和运动方式。 上一页:附:内分泌器官简介 下一页:第一节 躯干骨及其连接 以上就是第三章 骨及…
-
第一节 躯干骨及其连接
躯干骨包括脊柱和胸廓两个部分。脊柱是人体躯干的支柱,具有支持头部,支持和保护胸、腹、盆部器官,完成各种运动的功能。胸廓除支持保护胸部内脏外,还有完成呼吸运动的功能。 一、脊柱 脊柱…
-
第七节 足底
一、皮肤和浅筋膜 足底皮肤坚厚致密,无毛且汗腺多,在负重较大的部位,如足跟、第一和第五跖骨头等处,角化形成胼胝。浅筋膜较厚,富含脂肪组织,其中有致密结缔组织将皮肤与足底腱膜紧密相连…
-
第二节 上肢骨及其连接
一、上肢骨 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大部分。前者有锁骨和肩胛骨,后者包括臂部的肱骨、前臂部并列的尺骨、桡骨及手的8块腕骨、5块掌骨和14块指骨。 1.上肢带骨(肩带骨) (…
-
第八节 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深层结构
一、深筋膜 小腿前部的深筋膜较致密。在胫骨内侧面深筋膜与胫骨骨膜相融合。在腓侧深筋膜发出前后两个肌间隔,分别附着于腓骨前后缘。上述肌间隔、胫腓骨及其间的骨间膜与小腿前面的深筋膜共同…
-
第二节 下肢骨及其连接
一、下肢骨 下肢骨也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两部分。下肢带骨即髋骨,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、髌骨、胫骨、腓骨及7块跗骨、5块跖骨和14块趾骨。 1.下肢带骨-髋骨 髋骨hip bone…
-
第五章 上肢
上肢可分为肩部、臂部、前臂部和手部,藉上肢带连于躯干。为了系统地了解肩关节的运动和解剖操作的需要,现将项背部和胸前部部分内容在此一并叙述。 上肢和胸前部骨性标志:胸骨颈静脉切迹、胸…
-
第三节 颅骨及其连接
颅骨skull是头部的支架,由23块形状不同的骨连接而成,容纳并保护脑、眼、耳、鼻及口等器官。容纳脑的部分叫脑颅cranium,大致呈卵圆形,位居全颅的上后部,前下部为面颅faci…
-
第一节 胸壁前部
胸壁是以胸廓为支架,肋骨间充以肋间肌,外被躯干肌和胸部上肢肌及其浅层的炊组织构成的。本节主要阐述胸壁前部的胸部上肢肌及其浅层结构。 一、浅层结构 胸壁前部皮肤较薄,在浅筋膜中有皮神…
-
第二节 腋区
腋区axillary region位于胸廓上部与臂上部之间,当上肢外展时,腋区呈浅窝状,叫做腋窝axillary fossa .。腋窝的皮肤较薄,成年人生有腋毛,皮肤内含有大量的皮…
-
第二节 股前部、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浅层结构
一、皮肤 股前外侧区的皮肤较厚,股前内侧区,小腿前内侧区和足背的皮肤较薄。 二、浅筋膜 下肢各部的浅筋膜厚薄不一,股前部上界的浅筋膜分两层,浅层为脂肪层,深层为膜性层,均与腹前壁浅…
-
第三节 项背部浅层、肩胛区和三角肌区
项部上方以上项线与头部分界;前方以斜方肌前缘与颈部分界;腰背部外侧缘为腋后线的延线;第12肋为腰部与背部的分界。 本区重要的体表标志有枕外隆突,第6颈椎以下各椎骨的棘突,以及其它常…
-
第三节 股前部的深层结构
一、深筋膜 股部的深筋膜厚而坚韧,称为阔筋膜 fascia lata 呈筒状,包裹在大腿及臀部的表面,并与小腿的深筋膜相延续。阔筋膜的外侧部特别增厚,呈带状,称为髂胫束。其上端附于…
-
第四节 臂前部、肘前部和前臂前部
一、皮肤和浅筋膜 臂和前臂前面的皮肤较薄,移动性大,浅筋膜薄而松弛,内含两条重要的浅静脉和多条皮神经。 1.浅静脉 (一)头静脉cephalicvein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,在桡腕…
-
第四节 臀部
一、皮肤和浅筋膜 臀部皮肤较厚,具有丰富的皮脂腺和汗腺。 臀部浅筋膜发达,有厚层脂肪组织,其后下部厚而致密,形成脂肪垫,坐位时,可承受压力。臀部皮肤由臀上、中、下皮神经支配(图4-…
-
第五节 手掌部
手掌部包括腕前区、手掌和手指掌面三区。手掌palmof hand界于腕部与手指之间手掌的中央部凹陷,即手心,手掌的外侧部隆起称为鱼际thenar,内侧部的隆起叫做小鱼际hypoth…
-
第五节 股后部及腘窝
一、浅结构 1、股后皮神经posteriorfemoralcutaneous nerve为骶丛分支,出梨状肌下孔后,行于臀大肌深面,在股部行于阔筋膜深面,股后群肌表面,至腘窝上缘始…
-
第六节 臂后部、前臂后部及手背
一、皮肤和浅筋膜 臂和前臂后部的皮肤较厚,但移动性很大,而手背皮肤和皮下组织较薄,有毛、内含皮脂腺,富有弹性。皮肤有张力线,无罗纹。伸指肌腱在皮下清晰可见。浅筋膜内含下列结构: 1…
-
第六节 小腿后部
一、皮肤和浅结构 小腿后部皮肤较薄,活动性较小,浅筋膜内含有少量脂肪,有下列浅结构分布。 1.皮神经 (一)腓肠内侧皮神经 medial sural cutaneous nerve…
-
第七节 上肢总结
运动上肢的肌肉包括运动上肢带关节的肌肉和游离上肢关节的肌肉,前者包括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,凡是跨越这两个关节的肌肉具有运动作用,如斜方肌、菱形肌、肩胛提肌、肩部周围的肌肉以及锁骨下肌…
-
第二节 面部浅层与腮腺区
一、面部浅层结构 1.皮肤与浅筋膜 面部皮肤薄而柔软,富于弹性,含有较多的皮脂腺、汗腺和毛囊,是皮脂腺囊肿与疖肿的好发部位。 浅筋膜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,其中颊部脂肪较多称颊脂体,…
-
第六节 胸部小结
胸椎、12对肋骨和肋软骨与胸骨借软骨、韧带和关节连接成扁圆锥形的胸廓,构成了胸腔的骨性基础。胸廓上附丽有胸部上肢肌(已述于上肢)和胸部固有肌(肋间外肌、肋间内肌、肋间最内肌和胸横肌…
-
第八章 腹部
腹部位于胸部和骨盆之间,其上界可触及的体表标志有剑突、肋号;下界有耻骨联合上缘、耻骨结合、髂前上棘和髂嵴,还有张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间的腹沟韧带。 腹部包括腹壁、腹腔和腹腔器官。腹…